Teclado Site

Back

读《一句顶一万句》上篇《出延津记》Blur image

只来得及读上篇#

上周花了一些时间读刘震云的《一句顶一万句》,书分上下两篇,全书将近27万字,这次读得比较快,花了14个小时读完上篇出延津记的十四章,为什么读得这么快呢,一个原因是微信读书可以免费借阅七天付费书,另一个原因是小说的剧情发展和人物刻画引人深思,让我止不住想要继续读下去。但快赶慢赶得读一周也只读完了上篇的内容,下篇的内容目前已经无法再读下去了。

各个庄地老字辈#

书中刻画了很多人物,大多是底层百姓的形象,像是剃头的老裴,杀猪的老曾,赶车的老马,传教的老詹,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有自己的故事,当然小说的主角是卖豆腐的老杨的第二个儿子杨百顺,来自杨家庄,在小说里作者在前期使用了大量的一个人物来自一个庄的写法,像是马家庄的老马,刘家庄的老刘,孔家庄的老孔这种写法,而且这类角色通常没名没姓,都称老字辈。

百业顺利#

卖豆腐的老杨有三个儿子,大儿子杨百业,早期一直跟着老杨卖豆腐,不满老杨把他当做拉磨的驴,想要成家娶媳妇,后面娶得大户人家老秦家的千金,算是很好命了;二儿子杨百顺是故事的主角;三儿子杨百利,在老杨的算计下被送去新学念书,新学没办多久就取消了,原因是县长小韩下台了,杨百利在新学上和牛国兴一起玩起了空喷,新学结束后进入牛国兴的爹老牛的铸铁厂当保安,之后因为和牛国兴关系闹僵遇到喜欢聊天的铁路机务司采购老万,相谈甚欢最后被引荐去了火车上当司炉,虽是个铲煤的脏活累活但是在大哥的婚礼上正装出席谈笑风生,给当时正结束杀猪学徒生涯没去处的杨百顺相当大的打击。

百顺不顺#

卖豆腐的老杨没什么主意,有什么事要找拉车的老马讨看法,不过三个儿子的名字连起来是百业顺利倒是有几分水准,可惜的是杨百顺这个名字取的一点也不应和,百顺百顺一点不顺,以至于到后面既丢了名字又丢了姓,从杨百顺到杨摩西,从杨摩西到吴摩西,再到后来的罗长礼,这一次次的打击都发生在了一个人二十五岁之前,如此的让人难以想象但又那么的真实,我想每个人都能从杨百顺身上看到自己看到无奈。

想刀人的心叫他人温暖#

作者在小说里设计一处历史的重复来将剧情推向高潮,是小说中让人记忆最深刻的亮点之一,这两处是老裴和杨百顺的偶遇以及杨百顺和来喜的偶遇,都是杀人-偶遇-放弃的情节,这里用了相同的结构展示了杨百顺的成长经历,从害怕回家跟老裴去镇上吃面到自己酒后提刀去马家庄杀老马,同样的一个人同样的剧情安排,只是角色的位置已经不同。我想杨百顺到七十岁都记得老裴的救赎,记得这个好朋友在自己年幼无助的时候给予了可以治愈终生的援助;我想杨百顺也感谢来喜的出现,让自己没有因怒气上头取人性命,让自己后悔终生。

最好的信徒老詹#

写到这里已经很晚了,但是还是想继续写一下老詹的故事,老詹被称为书中最纯粹的一个人,书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为了自己的利益得失而活,而只有老詹异国他乡传教五十年,虽只有八个信众但是直至死前还想着重修教堂给民众带来救赎。老詹是个意大利人,学过建筑,当初他叔是开封教会会长,他跟着他叔来中国传教,那时他还只有二十六岁,他叔给了他一笔津贴让他来延津开疆扩土,老詹来延津后用这笔钱设计扩建了一个大教堂开始传教,后面自从爱做家具的县长老胡退休后,新来的县长们都将教堂据为己有,老詹没了去处,只能住在破庙里。和老詹一起传教是他的徒弟小赵,小赵不是信徒,小赵是老詹雇来给自己骑自行车的,平日里载着老詹去各乡各庄传教,顺带卖葱,她给老詹骑了很多年的自行车,后来老詹过世这辆破旧的“飞利浦”牌自行车在老鲁的主持下留给了小赵。杨百顺从染坊跑出来后遇到老詹,没有路数加上老詹愿意提供工作,便答应老詹信了教,成了老詹的第九个信众,老詹给杨百顺取了摩西这个名字,希望杨百顺能和伟人摩西一样带世人走出困境,可惜摩西不是信教的料子,晚上听教义老是打瞌睡,老詹只好放弃发展摩西成为教徒。杨百顺虽然不信教了但是和老詹仍是好朋友,而镇上的人都知道了他叫摩西不知道他叫杨百顺,所以摩西的名字也就留下来了,此后就叫杨摩西了。摩西离了老詹介绍的竹叶社工作后又没了去处,干起了出力活成了挑水的摩西,挑水的摩西少有的好运在舞社火上高光了一次,被拉去跳阎罗赢得了县长的好评,进了县衙门成了种菜的摩西,种菜摩西后又入赘吴香香成了吴摩西。婚礼上昔日师傅老詹送来了一柄珍贵的银十字架,祝福吴摩西成婚也希望他不要忘了主,后十字架被吴香香让他的奸夫隔壁银铺老高融了打成耳坠(看到这里真的好气)。贾家庄的瞎老贾会弹三弦,老詹就好瞎老贾的这口三弦,最后也是因为去贾家庄传教路上淋了大雨,得了重感冒不过三天便去世了,老詹去世吴摩西作为好朋友出席了丧礼,在破庙里找到的老詹留下的教堂图纸以及背面的“恶魔的低语”,写到这里老詹的故事基本就结束了,吴摩西想要用编织的技术替老詹实现他那恢宏大气的教堂,也是在吴香香的一连串操作下不得不远走他乡。

碎碎念的写了很多,都是凭记忆写了些小说的情节和脉络,没看过这本书的朋友想必是看得一头雾水,这里我真心推荐大家去读一读这本书,这里我也只读了上篇,有机会再继续读下篇。

读《一句顶一万句》上篇《出延津记》
https://teclado.cn/blog/leave-hometown
Author Teclado
Published at June 30, 2025
Comment seems to stuck. Try to refresh?✨